我国应尽快改变目前大医院“人满为患”与小医院“门可罗雀”冰火两重天现象

作者:区政协信息发布员 来自:政协办公室 时间:2015-05-06

为了促进我国医疗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解决当前我国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小医院“门可罗雀”之矛盾,在2006年,我国卫生部就提出了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鼓励社区小医院实行“首诊制”,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北京、青海、青岛等少数省市真正地推行了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落实了国家卫生部的这一要求之外,绝大部分省市都没有真正地建立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很好地落实国家卫生部所提出的这一要求。例如,2012年,浙江省的县级以上大医院病床使用率基本在100%左右,但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仅为30%左右;社区小医院的首诊率也很低,最高的仅为57%左右;上级大医院向下级小医院转诊32732人次,下级小医院向上级大医院转诊126742人次,总转诊人次与总诊疗人次相比微乎其微。重庆市100多家民营小医院近几年在淡季时病人住院率仅30%至50%,出现不少闲置病房;而许多的三甲大型公立医院却仍是人满为患,病房不够用。2013年8月,深圳市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等11家市属公立大医院的诊疗总人次为近107万人次,占全市60家政府办医院的35%;平均每个市属大医院在门诊量上超负荷运行一倍以上,其中市中医院超负荷近2.2倍。日均接诊量为4000人的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每天早上还不到8点,门诊大厅挂号窗前就排起了长龙,有的人等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挂上号看上病。而与之相隔仅有两个路口的一家民营小医院日均接诊量仅有50多个,许多病房都闲置着无人居住,浪费了不少医疗卫生资源。我省我市不少三甲大医院近些年也是人满为患。例如,协和医院2013年门急诊量高达351万人次,年住院量高达15.8万人次,年手术量7.2万人次。同济医院2014年门急诊量达428万人次以上,年手术量7.1万人次,病员年住院量达17.5万人次以上。广州军区医院去年门急诊量在150万人次以上,年收容住院病人在7万人次以上,年手术量在3万台次以上,均不堪重负,超负荷运转。

而与此同时,许多街乡镇社区小医院年门诊量只有3万余人,病员十分稀少。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各地基层社区小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疗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名医少、医疗技术水平低等问题,难以获得群众的认可或信任。致使很多群众即使患了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也要到县市以上大医院去治疗,而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小医院去医治。

二是目前医保在大医院与基层社区小医院的住院服务报销差额只有6%,有些地区相差甚至只有3%;三级大医院门诊服务报销差额也与基层社区小医院仅相差10%。这种比较小的报销差额不足以引导病人首诊在基层社区小医院,导致目前各地基层社区小医院“门可罗雀”,病员很少,首诊率不高。

为此,我们特向中央及省市人民政府建议:

1、加大对基层社区小医院的投入,增加基层社区小医院的体检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基层社区小医院工作条件,加强对基层社区小医院全科人才的培养,从县市以上的大医院抽调一些名医担任基层社区小医院的指导老师或顾问,增强基层社区小医院的“底气”和“名气”,提高群众对基层社区小医院的认同感或信任度。

2、尽快科学地界定公立医院服务层级,建立健全医院“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操作细则,促进广大群众有序就医。中央和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应尽快明文规定:凡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症,一律归基层社区小医院负责首诊,三级大医院不得越界收诊,努力提高基层社区小医院的首诊率,尽快改变当前各地基层社区小医院病员过少、“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量地闲置浪费的现状。凡疑难危重复杂的大疾病,一律归县市级以上的大医院负责诊治,基层社区小医院不得越界收诊,并应及时将此类病患者转送到县市以上大医院治疗,确保大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3、对广大病患者进行科学地引导。中央及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和医保部门应尽快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医疗服务报销政策,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看病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病患者首诊在社区小医院和经社区小医院转诊病患者的看病报销比例,积极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患有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疾病后能够心甘情愿地就近到基层社区小医院首诊,不再舍近求远,不分医疗层级地涌到大医院去诊疗,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和“大材小用”,医疗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地得到利用和发挥。

附件: